?新春佳節,如何吃得舒心,玩得開心根據衛生部門統計,每年春節過后收治的肝、膽、胰、胃腸等消化道疾病病人要比平時增加很多,而這些病癥的發生多與春節期間的飲食不當有關。眼下正值春節期間,為了能過一個平安幸福祥和的節日,告訴您幾點妙招,祝您春節吃得舒心,玩得開心。 1.合理搭配飲食 春節期間,葷食種類增多,容易偏食。如果食物過葷就會造成健康安全隱患:一是容易引起疲勞,降低人體抵抗力,因為葷菜是酸性食品,長期過多攝入,會使人體血液呈酸性;二是過量攝入葷食,會使血黏度和膽固醇相應增高,慢慢造成人體動脈粥樣硬化,逐漸堵塞心血管和腦血管,從而引發心肌梗塞等;三是過多攝入蛋白質,會增加腎臟負荷,特別是患有糖尿病、腎炎、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人,其腎臟受損的程度會更嚴重。 因此,春節期間要合理搭配飲食,注意粗細糧搭配,酸堿平衡,減少筵席上的“山珍野味”,增加蔬菜、瓜果、豆類等堿性食物;肉類應選擇易消化、脂肪含量低的魚、蝦、雞肉等,盡量減少如動物肝臟、魚子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;烹調時宜用蒸、煮、湯、燉、涼拌等,少油、少糖、少鹽,對于多油的湯,可通過冷藏,去除湯上凝結的浮油。 2.注意飲食衛生 日常飲食上如不注意衛生就容易發生腸胃疾病,因而春節期間,在飲食健康方面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:一是精挑細選,購買合格食品;二是加工前徹底剔摘和清洗;三是不食用變質的食品;四是水泡或反復沖洗蔬菜以減少農藥殘留和寄生蟲等污染成分;五是新買的肉、禽等一定要用溫水沖洗后再加工;六是肉食、水產品要燒熟煮透,殺滅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;七是冰箱內冷藏的熟食品,超過24小時不食用或徹底加熱后再食用,做到燒熟煮透,對超過3天容易腐敗的食物要扔掉,同時,對剩飯剩菜不要反復加熱食用。 3.注意飲食規律 春節長假,往往打破了人們正常的作息規律,最常見的是睡懶覺,把早餐省了。用餐不定時,不但會打亂人體內生物鐘的正常節奏,而且還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、內分泌失調等“節日病”,因此一定要注意規律飲食,才能保證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。 4.切莫暴飲暴食 過春節暴飲暴食,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:一是使人出現頭暈腦脹、精神恍惚、腸胃不適、胸悶氣急、腹瀉或便秘;二是導致急性胃腸炎、急性胰腺炎、膽囊炎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;三是增加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。春節期間在飲食上應注意:每餐最好八分飽,清淡少油;用餐時細嚼慢咽,以免造成消化不良。 5.瓜子糖果要適量 春節期間,一般家庭都準備各種各樣的糖果、瓜子、花生等小食品,或招待客人,或自己享用。節日里吃掉的瓜子糖果往往要比平時多好幾倍。而瓜子糖果中的糖分和香料含量較高,如過多食用,容易使人嘴干舌苦、情緒激動,甚至出現莫名其妙的煩躁。所以春節期間享用瓜子、糖果等小食品一定要適可而止。 6.控制飲酒 春節期間親朋相聚,難免要喝酒。飲酒過量的話,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:一是精神興奮、動作失調,容易引發意外事故;二是會造成肝臟、大腦、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損傷,輕者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性病癥,重者導致中風、急性胰腺炎發作以及肝病加重。因此,過春節切莫貪杯。如果一定要喝,也要注意小酌慢飲,不要空腹飲酒,以免引起急性胃炎或者對身體其它器官造成傷害。 7.多飲水 喝水能加快新陳代謝,消除體內廢物,降低肥胖幾率;還可預防腎臟和泌尿道結石;也能起到抵御寒冷、預防感冒的作用,對患有高血壓的人尤為重要;同時,冬天多喝水,還能預防皮膚干燥,保持靚麗的容顏。春節期間正值寒冬,放假后待在家里,活動又少,在空調房、暖氣房或使用電熱毯等,都會導致體內缺水,因此更要增加飲水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