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健康?

   北京協和醫院 郎景和院士將“健康”定義為“生病時,回憶沒病時的那種感覺。”是啊,我們常常在生病的時候才突然重視健康,而平時我們忙于工作、生活甚至娛樂,難得想起抽出時間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。我們可以在飯館門口為吃一頓飯而耐心排隊,卻常常在醫院等候就診的時候煩躁易怒;我們可以上網google明星八卦網上購物,卻很少有人去了解醫學常識;我們可以常年忙碌或沒那么忙碌,卻抽不出一半天的時間進行基本的常規體檢;可以花很多錢買名牌時裝,卻不愿花很少的錢做癌癥篩查化驗。事實上,我們在健康上的微小投入,其回報可能是絕對超值的

   法國經濟學家皮埃爾?摩尼奇(Pierre Mormiche)對上世紀末法國醫療消費狀況的調查顯示,不同社會群體的就醫次數差別不大,但質量差別卻非常大。百姓階層就醫是為了治病,看醫生往往是因為重病,住院更頻繁。相反,上層社會的人看病通常是出于預防目的,他們去咨詢專科醫生更常見。當然,這個問題還有關社會公共衛生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比例問題,涉及醫學社會學的多個方面,受很多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,不能簡單論之。但至少可以引起我們對自身健康問題的關注,畢竟,珍視并維護健康、熱愛和尊重生命,不僅是醫生的事,更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大事;不僅是生病以后要考慮的問題,更是在未病時要有所防范的問題。


分享到: